- 目錄
篇一 語文閱讀教學學習考察報告
——閱盡高山始為峰 讀書千卷功自成
本月28至30日,跟隨區(qū)學習考察團赴濰坊進行了為期3天的語文閱讀教學學習考察。不僅受到了沖擊與震撼,更見識了一種別樣的天空。
語文教學向來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什么是“語文”?就在這本應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恰恰問題就很不少——專家、學者、名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于怎樣教語文,不僅有流派,甚至有幫派。面對紛紜復雜的狀況,對于普通語文教師來講,真的可以說:你不說我還明白,聽您一說,我倒是糊涂了。
就是帶著這樣的困惑,踏上了學習考察的征程。
傍晚時分,抵達濰坊。晚餐草畢,集于一堂,聽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李秀偉老師的報告。名之曰:潤澤語文的生命。
李老師無愧專家,上下三千年,縱橫八萬里,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不一而足……
洋洋萬言,我卻未得其旨,豈不悲乎?對于其“語文乃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觀點,略明其意?!肮ぞ咝?、人文性、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也表贊同。然其可謂語文之特點乎?數學、歷史可屬其類否?靜學語文、默識語文、升華語文、涵泳語文……語文之繁,比于周身之帛縷,倉廩之粟粒,若何?
帶著滿腦之思考,聽著如雷之鼾聲,近乎徹夜未眠。倒是接下來的學校之行,讓我撥云見日,略略清醒。
濰坊市青年路小學,實施“追本務實的語文主題實驗研究”,循著“自主學習、日積月累、展示交流、豐富拓展和同步練筆”的路徑,豐富圖書資源,開發(fā)、配置實驗教材,并總結梳理出“課前、課堂、課后、家庭、實踐”等語文學習活動的程序操作內容,讓我對他們“做什么”和“怎樣做”,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做的怎樣”則通過《安塞腰鼓》和《矛和盾的集合》兩節(jié)課由教師的執(zhí)行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狀況體現出來。讓我初步認識到他們的語文課是“這樣”上的。
濰坊北海學校的《領略英雄的風采》一課,處理了有關岳飛、林則徐、鄧世昌、文天祥的課文,并補充學習了艾青的詩作,沒有蜻蜓點水之感,殊非易事,值得學習與研究。這種大容量的學習,對于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益,必定很有促進。
湯校長“反三歸一”的學科理解,數量積累——規(guī)律把握——能力提升的課程學習路徑的認識,讓人頗受啟發(fā)。系列開發(fā)(或選用)的配套學習材料,說明他們的研究,已經非常成型。
其針對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學段而進行的學科課程整合,體現出令人敬重的膽識、責任和智慧。學習內容“加減法”的運用,卓有成效?!安灰?guī)范”的辦學,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果,對于“規(guī)范”辦學的教育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應該不僅是啟示,還有沖擊。不出圈子,卻想著收獲圈子以外的東西,豈非奢望?
宏觀的思考與架構,中觀的設計與執(zhí)行,微觀的細節(jié)與關注已經成為動態(tài)而有機的系統(tǒng),給我留下的不僅是深刻的印象,更有改革的勇氣和成就發(fā)展的責任。
濰坊市坊子區(qū)實驗學校,用我們的話來說,是屬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學校規(guī)模不小,但學生多是農家子弟。但真正讓我欽佩的,恰恰是這里的孩子。言其口若懸河、出口成章,似乎并不太過夸張——習慣于強調生源狀況的人,面對孩子們課堂、課下的表現,應該汗顏、無言。
是什么,成就了這里的孩子呢?我說不準確。但語文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應該是問題的方向。
整體預習和整合授課的兩節(jié)課,給了我較為明確的啟示。初步梳理一下,可以比較明晰地看出這兩種課型的基本執(zhí)行程序。
一、單元整體預習,求整體感悟
1.自主識字,掃清障礙;
2.了解內容,明確主題;
3.關注習作,提前放題;
4.準備資料,豐富資源;
5.確定重點,以學定教。
二、實施整合授課,以提高效率
1.預習匯報,質疑問難;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拓展閱讀,鞏固運用;
4.領悟表達,讀寫聯(lián)系;
5.回歸整理,提高能力。
還有第三步,因時間關系,未得見到:單元整理回歸,鞏固提高。
這樣,課程實施就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既相對宏觀,又局部深入,還有整體的鞏固提升。對于保障學習效果,應該能夠有力支撐。事實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指導方式,特別是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習水平,已經很好地放映了他們的生成。當然,這種相對成熟的呈現背后,或者說在生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訓練、指導,面對具體問題的研究、破解,是少不了得。關鍵是他們成功了。
至此,再回歸李秀偉老師的講座,方明白其良苦的用心。語文本來很復雜——百種流派,千般面孔;語文可以很簡單——多讀、多練,抓住規(guī)律。這不就是青年路的“追本務實”嗎?這不就是北海學校的“反三歸一”嗎?這不就是坊子實驗學校的“單元統(tǒng)合”嗎?這不就是北海雙語的“內挖外展,拓展積累與訓練”嗎?
秀偉老師“欲縱故擒”、“欲明先惑”,真高人也!
我一直以為,語文學習,當然也是語言學習。既是語言學習,多讀、多背、多寫、多練,恐怕一個也不能少。語文的工具性,不僅說明她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工具,同時也是學習語文本身的工具。語文學習應該遵循語言學習的普遍規(guī)律,同時注意體現自身的特點。至于人文性和發(fā)展性,我還沒有發(fā)展有哪個學科不具有這樣的屬性呢。
這就是我,一個外行貌似內行的收獲與思考。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應該不是胡言亂語。
至于說如何干,不能立等即得。我需要和萬清主任、其他同事,學習、消化,分析一下學校語文教學的實際。但,改革,是不能回避得了。初步的思路是,選擇一兩位教師,先做起來,逐步擴大,然后再整體推進。
謝謝教科室、教研室,有時,給個窗口,也是一種指導和支持。謝謝!
篇二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范文
20xx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后赴xx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jié),并觀摩了二節(jié)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皠?chuàng)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tǒng)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yǎng)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說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后在練習用設喻說理,這樣讓學生在反復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說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zhí)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yǎng)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zhí)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說出其中的優(yōu)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并訴諸語言。由于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制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jié)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范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tǒng),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篇三 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20xx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后赴xx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jié),并觀摩了二節(jié)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皠?chuàng)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tǒng)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yǎng)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說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后在練習用設喻說理,這樣讓學生在反復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說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zhí)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yǎng)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zhí)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說出其中的優(yōu)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并訴諸語言。由于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制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jié)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范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tǒng),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篇四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2xx0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后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jié),并觀摩了二節(jié)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皠?chuàng)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tǒng)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yǎng)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說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后在練習用設喻說理,這樣讓學生在反復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說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zhí)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yǎng)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zhí)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說出其中的優(yōu)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并訴諸語言。由于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制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jié)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范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tǒng),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篇五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模板
2000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后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jié),并觀摩了二節(jié)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xx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xx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chuàng)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tǒng)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yǎng)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說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后在練習用設喻說理,這樣讓學生在反復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說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zhí)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yǎng)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zhí)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說出其中的優(yōu)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并訴諸語言。由于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說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制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小學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jié)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范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tǒng),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