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篇一 名師工程赴京考察報告范文
今年4月有幸參加了廣州市百千萬名師工程赴京考察的活動,為期三天的學習給我?guī)聿簧俚臎_擊。
這一行,我們36位學員一起走進了一所學院——北京教育學院;認識了三位大師——李方院長、李晶教授和陳琳教授;三所小學——方家胡同小學、首師大附小、海淀區(qū)民族小學。通過參觀學校,我們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風格和孩子們不同的氣質表現(xiàn)。北京,的確有它獨特的一面。
在教育學院的一天半時間里,我們認真聆聽了李方院長和李晶教授的講座,又與人文學院的陳琳教授進行了坦誠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長
李院長的講座題為“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他主要從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以及關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思考,談自己對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的思考,重點就“多元智能——從心理學到教育科學的實踐和應用”談了自己在國外收集的一些案例,從而提出要在學情分析中確定智能因素,在教學設計中的體現(xiàn)智能軌跡,更倡導教師要為理解而教,談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啟發(fā)與深度思考以及對個性化學習與多樣化教學達到教與學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長的講座中談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認為,當今的教師個體要成為終身學習者,能夠進行復雜的思維,做有思想的人。讓我想到最近讀到的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書中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的確,只有教師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chuàng)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p>
就教學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發(fā)展學生的智能,那么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內容經(jīng)常沒有正面的給以回答.所以對智能的界定成為我們從事教學的.起點。李院長的講座講述了多元智能理論,同時通過大量的國內外案例,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對我們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有很大幫助。通過學習,使我自己對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培從下意識變?yōu)榱擞幸庾R.今后可以用這一理論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檢查自己設置的問題,設置的環(huán)節(jié)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開發(fā)。
第二位——李晶教授
李教授的講座題為“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要點”,她的講座結合一個個具體生動的生活實例和教學實例,詳細解讀了教學設計方面四條標準和教學實施方面七條標準。重點對正確理解教材和實證分析學生情況進行了剖析,并給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使教師們對一些綜合、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李教授豐富的知識內涵、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老師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感悟,引發(fā)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深入思考。
在聽完李晶老師的講座后,我收獲良多。整個講座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對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在講有詳細案例的那幾條結果指標的時候,尤其是在講要實證的分析學生的情況下的兩個結果指標的時候。一條是:分析學生學習新知遇原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關系。另一條是: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中說到皮亞杰的“同化”“順因”理論時講了一個故事,就是魚,青蛙和牛的故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像是青蛙老師,雖然對知識的講解和表達非常的清晰和正確,但學生依然會形成錯誤的偏離事實的認知或技能,這就是我們對具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缺乏足夠的了解。還有我們經(jīng)常在自己講的很清楚學生卻不能正確掌握時總容易把原因歸結為學生的原因,常說,我都講的這么清楚了,你們還是不會,真是笨死了。其實是自己對學生的認識沒有具體化。說到底還是教學設計的問題。
篇二 名師學科帶頭人培訓班天長教學實踐組赴廣西南寧考察報告
撰稿人:仇衛(wèi)芳
XX年12月5日,杭州已經(jīng)感受到冬的嚴寒,天長教學實踐組的學員們從各地趕來,一行30余人帶著幾分欣喜、幾分憧憬,在班主任、杭師大繼教院王秀玲老師和基地導師、時代小學書記、特級教師杜小芳老師的帶領下,赴廣西南寧,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教學考察,參觀那里的名樂路小學和濱湖路小學等四所小學。通過參觀感悟,課堂交流、經(jīng)驗介紹等方式,使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寬工作思路, 同學之間也增進友誼,不斷產(chǎn)生思想上的碰撞,開始了一段尋夢之旅。
一、一老一新,見證廣西教育飛速發(fā)展
廣西,一個延續(xù)千年積淀著深厚文化底蘊令世人神往的地方,地處中國南部,南臨北部灣,有1500公里海岸線,西南與越南毗鄰,有1020公里陸上疆界線,陸地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05%,居全國各省區(qū)市的第9位。作為中國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省區(qū),廣西是華南經(jīng)濟圈、西南經(jīng)濟圈與東盟經(jīng)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西南地區(qū)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與東盟各國交往的重要門戶和通道。
隨著廣西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廣西教育事業(yè)也邁上新臺階。XX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標志著廣西教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XX年,“兩基”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廣西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無論是農(nóng)村小學或者城鎮(zhèn)小學,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校舍整潔幽雅,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管理者們都非常注重營造一個清雅的讀書環(huán)境,這些無不見證了廣西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印象最深的是有著百年老校之稱的南寧市名樂路小學和新建五年的南寧市濱湖路小學。
1、百年民樂
民樂路小學已經(jīng)走過整整一個世紀。她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XX年)。一個世紀以來,她歷經(jīng)滄桑卻依然端莊、簡樸,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南寧市家喻戶曉的名校之一。學校占地面積8761平方米,建筑面積10568平方米。現(xiàn)有25個教學班,學生1300多人,教職工70人,教學設備完善,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fā)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明確“傳承老牌、充實內涵、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快速發(fā)展”的辦學思路,樹立“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爭創(chuàng)名校”的治校方略,營造出“以人為本,人盡其才,德才并舉,和諧發(fā)展”的辦學氛圍。
學校以“講文明、樹新風、文雅和諧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目標,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功能,多渠道、多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開展各種興趣團隊活動,如:鼓號隊、合唱團、書畫興趣小組、籃球隊、田徑隊、科技小組等,讓學生特長得到培養(yǎng)。近年來,各興趣團隊獲國際、自治區(qū)、南寧市、青秀區(qū)的獎項30多項,學生獲市級以上各類獎勵985人次。學生綜合素質普遍提高。
百年傳承、收獲豐碩。學校先后獲全國紅旗大隊、自治區(qū)文明單位、自治區(qū)文明學校、自治區(qū)衛(wèi)生優(yōu)秀學校、自治區(qū)“綠色學?!?、自治區(qū)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學校、廣西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南寧市文明單位、南寧市先進單位、南寧市德育先進單位、南寧市首批辦學水平一級學校、南寧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南寧市科研先進單位等100多項榮譽稱號。
2、夢開始的地方——濱湖路小學
在美麗的南湖畔,有一個夢開始的地方——南寧市濱湖路小學。這所建校僅五年的小學, 濱湖路小學先后被評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現(xiàn)代教學藝術研究”實驗學校、南寧市科普示范學校、南寧市先進單位等十多項榮譽。期間,學校還迎來越南、澳門、臺灣、北京等國內外教育代表團來校參觀訪問達856人次。是什么讓這所小學在短時間內如此大放異彩?源于濱湖路小學“夢的教育”主題,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教育。
一走進濱湖路小學,就仿佛置身于一個童話般的天地,它似夢境般的美麗、漂亮,它那獨特的造型、新穎的設計,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們無盡的美的享受。校園環(huán)境建設在突顯時尚、典雅的同時體現(xiàn)著 “夢的教育”特色。一個大大的“夢”字烙印在教學樓的核心地帶,教學大樓用藍色作為墻體顏色,被稱作“藍色宮殿”,它的獨特造型仿佛一艘帆船引領學生為夢想揚帆起航。校園里的 “中國地理立體微縮圖”、“百家姓”群墻、立體“算盤”墻,以“夢想啟動未來”為主題的文化長廊、“向海洋進軍”科學知識長廊等為學生營造了濃郁的“夢”的氛圍。
學校精心組織和設計的各種形式新穎、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特色文化活動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工作中,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學校每學期初都開展“播種夢想”活動,在開學典禮上,學生們親手將寄托著自己夢想和希望的“許愿石”或者是親手制作的小紙船放入學校的“夢源”,播種自己的夢想。到學期末,學校又有相對應的“收獲夢想”活動,讓學生摘取“我是最亮的那顆星”,感受收獲夢想的甜蜜與快樂,激勵著孩子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在濱湖路小學,學校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個性、特色來設立獎狀,所以每到學期期末,評出的獎狀每張都有所不同。這種評獎方式,極大鼓勵了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希望中扎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xiàn)”,濱湖路小學師生們以這句話作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為個性化教育探索出一條可行之徑。
二、你來我往,課堂研討讓我們共同進步
一路上,點點滴滴的收獲都時時會令我們驚喜,特別在兩地老師互相研討的課堂中,同學們有茅塞頓開的頓悟,也有豁然開朗后的釋然,時時為精湛兩地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藝叫好,也時時為學生的精彩展示鼓掌,做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是幸福的,同學們帶著共同的夢想在行進中。
1、民樂路小學教研,風格迥異
在民樂路小學課堂研討活動的讓人印象最深.對于當天的教學交流活動,學校高度重視,分管副校長親自接待,青秀區(qū)教研室小數(shù)教研員,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數(shù)教研員悉數(shù)到場。第一節(jié)課由民樂路小學的骨干教師韋衍波執(zhí)教——《折線統(tǒng)計圖》,這節(jié)課準備充分,雙基扎實,教學手段獨特有效,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方面效果明顯,韋老師把民樂路小學教師應有的先進教學藝術演繹的淋漓盡致。第二節(jié)課則由名師班學員陳紅霞老師執(zhí)教——《小數(shù)的意義》,陳老師對教材的處理新穎獨特、別具匠心;整堂課環(huán)節(jié)設置大氣而開放,但是對于個別細節(jié)的處理卻又不失精致和細膩,顯示出陳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和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向聽課教師展示出了浙派名師閃亮的教學風采。兩堂風格迥異,精彩紛呈的課,讓人大呼過癮,收獲豐厚。
課后,在王秀玲和杜小芳兩位導師的引領之下,雙方聽課教師進行了互動交流。在輕松、友好、坦誠的氛圍下,學員們暢所欲言,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許小娟、徐衛(wèi)國、李康其、姜榮富等的精彩點評還贏得掌聲無數(shù)。活動結束后,雙方相約今后再聚,努力為兩地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搭建更高的平臺。
2、濱湖路小學教研,讓人震撼
濱湖路小學的課堂研討活動更讓人無法忘懷,特別是學生們在背誦校訓、班訓的豪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讓我們震撼,多久沒有看到過這樣整齊的學生了?震撼的感覺還沒有結束,課堂研討活動開始了,首先由濱湖路小學年輕老師上了一節(jié)四年級的“位置與方向”,女教師細膩的課堂表現(xiàn)、行云般的師生交流,把一個簡單的內容上出了不簡單的理解,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接著由我們的學員張翼文老師演繹了一節(jié)同是四年級的“三角形的面積”,張老師對教材的獨特解讀,課堂大氣而精致,給所有在場的老師一個很好的示范。兩節(jié)課中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了我們很多的感動,學生在回答不夠完整時會說:對不起,老師,我還沒想好。在同學回答很精彩時會自發(fā)鼓掌,在同學暫時想不出時,會給一個鼓勵的微笑以及同桌那輕輕地一拍,等等、再等等,課前豪邁的將士們眨眼變成了一個個小紳士、小淑女,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所年輕小學的成功教育。最后我們學員與濱湖路小學的所有數(shù)學老師進行了教學研討,氣氛熱烈,大家都搶著發(fā)言,學員畢宏輝、葉青的評課中肯,獨到且有深度。每個人都在傾聽、交流、消化、接納,這么一個充實的下午讓我們都忘了時間,都不忍說再見。
黃昏的日暉下,我們正對著教學大樓與濱湖路小學師生揮手告別,教學大樓的正面墻壁上'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10個金燦燦大字組成的校訓,在激勵著濱湖路小學全體師生的同時,也激勵著我們全體的成員,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成功一點點……
三、文化考察,感受廣西文化內涵
南寧考察的日子里,除了觀摩學校和教學研討,我們還見縫插針地安排了文化考察,如參觀了廣西自治區(qū)博物館等。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民族大道。1954年建館,1978年新建陳列大樓。面積1.29萬平方米。建筑立面對稱,造型莊重,輪廓分明,美觀大方,通透簡潔,具有中國南方建筑風格和民族形式。主要有廣西革命文物陳列、廣西文物展、廣西民俗展、古代銅鼓展等。
不得不說,廣西自治區(qū)博物館真是一改我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不愧是綠城南寧啊,博物館都是鳥語花香。小小的園子雖然不大,造園之人卻有《紅樓夢》之神韻,一步一景,步換景移,頗有情趣。迎門是巨大的銅鼓雕像,擋住園中丘壑。旁邊繞過去,流水粼粼,上有曲橋。綠樹森森,小徑一路蜿蜒,可見典型的侗族、苗族壯族等民族建筑,不少參觀者或坐或站或走,人還真不少。
侗族的鼓樓中有牛首形長條凳,有火塘,有提燈,唯獨不見牛皮大鼓;樓前有小廣場,此時一片靜謐。壯族的干欄建在小丘上,千百叢彎竹中,竹籬茅舍,還有踩上去晃晃悠悠的竹編平臺。樓梯頗舊,臺階微向下傾斜,我們走路時小心翼翼,不免念叨沒扶手不便。旁邊人聽了,回答說“這才有壯族原味”,我們才作明白狀。 園中商業(yè)氣息頗濃,幾處民居被改成休閑、餐飲處,好在雖有酒旗卻無招攬之厭,仍可從容穿越。民間工藝展亦是,是展覽更是銷售,但游客靜靜看,銷售人員亦不騷擾,比很多地方掛羊頭賣狗肉都可愛得多。
樓上是博物館常展,看了考古展,從新石器、銅器、陶器、玻璃水晶一路看過來,雖未見珍品,但地方特色濃郁,仍值得一看。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各類用來陪葬用的陶制屋舍狀明器,廳堂屋舍,布局齊整,屋有瓦頂,門有門環(huán),窗有窗欞。屋中有人,門首有狗,圈中有豬,道上有羊,糙中有細,頗有味道。唯一疑惑的是,館中到處吹大風扇,文物的隔間也有縫隙,但東西沒有標復制品,只能認為是真品,難道這些漢代及早至數(shù)十萬年前的石頭、銅、陶都是不怕腐蝕的?看過展覽,倚欄外望,滿園蒼翠,南國特有的樹種搖曳生姿。
四、收獲多多,尋夢之路正在進行中
人呀,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夢想,回想起來自己一直處在尋夢的過程中?!疾熘?,學員們可能對考察目的并不明確,在考察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原來,一群尋夢的年青人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這個領域里,求實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以下是我們的收獲。
收獲之一:合理制定學校發(fā)展目標
合理制定學校發(fā)展目標,目標的高度決定學校發(fā)展高度。學校領導應組織學校領導班子及教師代表認真研討,廣泛征求意見,科學地規(guī)劃好本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劃:三年、五年、十年。校長為任一屆,造福一方,要樹立雄心壯志,能象南寧濱湖路小學的領導那樣明確提出 “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希望中扎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xiàn)”,要根據(jù)本校實際提出可行性的辦學目標,校長善于運用目標激勵法,如濱湖路小學“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鼓勵師生員工奮發(fā)向上,讓師生員工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去實現(xiàn)共同而光榮的奮斗目標。
收獲之二:教師要站在學科的源頭
數(shù)學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不教就會的知識,第二種是教了就會的知識,第三中是教了還不會的知識,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每一個內容時,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時候,對知識調查到什么地方,就決定了教學的深度,在教學中要注重概括和演繹,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只有站在學科知識的源頭,才能成為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才能輕負高質的提高教學質量。
收獲之三:于細微處超越
細細品味本次教學研討的課例,教師們的演繹都是細膩的,每一堂的課都是對以前同類課一種超越,特別是我們學員帶出去的課,精彩的演繹來自于對教材的理解,來源于對學生的了解,上課老師看似隨意,其實都是匠心獨具,有時是一個學習材料的選擇,有時是一個問題的設計,甚至是對一個學生發(fā)言的評價,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對教材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無不閃現(xiàn)著教師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來的美,體現(xiàn)的是老師“以生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參加培訓的每一位學員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夢想奮斗著,感謝杭師大繼教院,如同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的夢想,帶著我們遠航。
山東教學特色名校觀摩考察報告
篇三 名師工程赴京考察報告
觀察 思考 收獲
——赴北京學習考察報告
文德路小學 宋麗峰
今年4月有幸參加了廣州市百千萬名師工程赴京考察的活動,為期三天的學習給我?guī)聿簧俚臎_擊。
這一行,我們36位學員一起走進了一所學院——北京教育學院;認識了三位大師——李方院長、李晶教授和陳琳教授;三所小學——方家胡同小學、首師大附小、海淀區(qū)民族小學。通過參觀學校,我們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風格和孩子們不同的氣質表現(xiàn)。北京,的確有它獨特的一面。
在教育學院的一天半時間里,我們認真聆聽了李方院長和李晶教授的講座,又與人文學院的陳琳教授進行了坦誠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長
李院長的講座題為“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他主要從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以及關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思考,談自己對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的思考,重點就“多元智能——從心理學到教育科學的實踐和應用”談了自己在國外收集的一些案例,從而提出要在學情分析中確定智能因素,在教學設計中的體現(xiàn)智能軌跡,更倡導教師要為理解而教,談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啟發(fā)與深度思考以及對個性化學習與多樣化教學達到教與學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長的講座中談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認為,當今的教師個體要成為終身學習者,能夠進行復雜的思維,做有思想的人。讓我想到最近讀到的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書中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的確,只有教師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chuàng)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p>
就教學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發(fā)展學生的智能,那么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內容經(jīng)常沒有正面的給以回答.所以對智能的界定成為我們從事教學的起點。李院長的講座講述了多元智能理論,同時通過大量的國內外案例,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對我們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有很大幫助。通過學習,使我自己對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培從下意識變?yōu)榱擞幸庾R.今后可以用這一理論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檢查自己設置的問題,設置的環(huán)節(jié)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開發(fā)。
第二位——李晶教授
李教授的講座題為“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要點”,她的講座結合一個個具體生動的生活實例和教學實例,詳細解讀了教學設計方面四條標準和教學實施方面七條標準。重點對正確理解教材和實證分析學生情況進行了剖析,并給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使教師們對一些綜合、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李教授豐富的知識內涵、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老師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感悟,引發(fā)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深入思考。
在聽完李晶老師的講座后,我收獲良多。整個講座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對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在講有詳細案例的那幾條結果指標的時候,尤其是在講要實證的分析學生的情況下的兩個結果指標的時候。一條是:分析學生學習新知遇原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關系。另一條是: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中說到皮亞杰的“同化”“順因”理論時講了一個故事,就是魚,青蛙和牛的故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像是青蛙老師,雖然對知識的講解和表達非常的清晰和正確,但學生依然會形成錯誤的偏離事實的認知或技能,這就是我們對具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缺乏足夠的了解。還有我們經(jīng)常在自己講的很清楚學生卻不能正確掌握時總容易把原因歸結為學生的原因,常說,我都講的這么清楚了,你們還是不會,真是笨死了。其實是自己對學生的認識沒有具體化。說到底還是教學設計的問題。
關于教學目標的表述,李教授也為我們做了詳盡的標準解讀。一邊聽著講座,我一邊在思考,我們學校的各科的課時目標的制定,有時候的表述的確是很不清晰的,李教授指出的例子:“學生(主體)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條件),準確(標準)說出(行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這個例子具體說明的表述的方法,很有實際指導意義。老師們如果可以長期這樣制定教學目標,不僅可以對教學評價有指向,也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具體的要求。
另外,李教授對課堂教學中的“強化”的科學解讀也使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要在不同時段、場合將相同的內容進行四次以上的重復,才是強化。這就回答了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講過的知識,孩子們卻很容易淡忘?
“2+2”的評課形式也很值得我們借鑒,找到兩個美麗的瞬間,進行分析和深入的聯(lián)想;找到兩個遺憾的地方進行分析、思考,提高自己的觀察水平……李教授的講座帶給我不少新的收獲,我會力求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更科學地設計教學的流程,采用更加有效地教學方式,從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第三位——陳琳教授
在與北京教育學院教師教育人文學院副院長陳琳教授的交流中,我們發(fā)現(xiàn)陳教授是一位真誠、熱情、謙遜、樸實又開朗的老師,她與我們的交流沒有特別的準備,而是與我們就語文的教學展開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她不是只顧自己的言論演說,而是更多地傾聽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心聲,為我們答疑解惑。
在與陳教授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交流中,大家面對面對語文教學展開對話交流,你一言我一語,讓我們不得不對語文教學的實質進行深層的剖析與反思。語文教學到底該如何教?每一節(jié)語文課到底要交給孩子們什么?情感重要還是知識點更有用?什么才能給孩子們留下終身受益的知識?平時的教學、比賽的課例應該是一致的嗎?你是有個性的語文教師嗎?……
讓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吾輩一定要上下而求索,找到一條帶領孩子們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的道路……
從三位教授的講座與談話中,我看到了他們對教育的熱愛與責任。他們的執(zhí)著深深令我感動,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學信念與信心。
考察期間,參觀的三所小學各具特色,匆匆的一天半,每所學校半天時間的停留,回到廣州才有時間細細品味——
第一所——方家胡同小學
這是一所擁有1XX年悠久歷史的老校,它坐落在北京的東城區(qū)方家胡同里,老舍先生曾是該校的第三任校長。占地不大,現(xiàn)用的校牌是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女士題字的。這里原來是偱郡王府。學校的格局還是古香古色的王府建筑,學生就在大殿里面上課,大殿前有兩棵茂盛的海棠花,體育課時,孩子們就在海棠花下圍坐、排球、活動,很有特色。我們在方家小學觀課兩節(jié),兩節(jié)課是各有特色。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以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帶領孩子一次次走入詩境,感受詩情。教師流暢的語言,耐心、扎實的朗讀指導、寫字訓練,教師對語文學習習慣的細致培養(yǎng),都讓我深深感動。六年級沈淮老師執(zhí)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也很有教師獨特的設計風格,沈老師精煉的語言,包括小結語、過渡語的精心設計,讓我不得不佩服教師的語言功底。教師的評價語言更是精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有點睛的評價,這些評價起到了指導、點撥、提拔的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自我學習的意識。兩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都及其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從情感入手,培養(yǎng)學生關注語言現(xiàn)象,課堂上看到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確是充滿生命力的真實課堂。還有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沈淮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孩子們靜靜閱讀了將近8分鐘,從這兒我看到了教師的教學的踏實、扎實,在這8分鐘里,沈老師是投入到孩子們的自學討論中的,他在小組中,適時進行與學生的個別交流,看到他耐心的點撥和引導,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我覺得才是真正有效、真正到位、真正有意義的。
第二所——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這所學校與方家胡同小學,就好似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在學校門口墻壁上,我們看到一行親切的問候“孩子們,你們好!”走進校園,剛才問候語的墻壁背后原來是“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好溫暖的話語。這所學校在1957年建校,現(xiàn)有教學班42個,學生1600人。學校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擁有五棟教學樓,(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建有300米環(huán)形運動場一個,三個籃球場,500平方米餐廳。學校以“童心教育”為辦學理念,追求“人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成長”,觀照“孩子的心靈”,以童心管理、童心德育、童心教學為策略,讓學生在童心課程中自由成長,在童心活動中自主成長,在童心評價中自發(fā)成長。
首師附小的兩節(jié)課都是以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的,一開始看六年級的送別詩教學時,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小組的匯報時一早排練好的嗎?怎么還有做好的ppt?這些匯報的孩子都像老師一樣,完全不用教了??!”在觀完第二節(jié)一年級的小詩教學后,我才不得不承認,我剛才的推測是多么狹隘的認識!看看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吧!他們才入學大半年,就已經(jīng)完全具有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匯報的能力了,他們與其他小組成員的交流技巧已經(jīng)如此嫻熟,更何況剛才那些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呢!?
后來,在聽了王校長對學校生本教學、真美課堂的介紹后,了解了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的內容,我真的感覺很震撼,這樣的課堂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訓練,孩子們的能力還怕不會提升嗎?
第三所——海淀區(qū)民族小學
這是一所公辦的有民族特色的學校。校園面積廣闊又保留著老北京建筑的特色,顯得格外清靜優(yōu)雅。由于我們提早了半個小時到校,接待的老師指引我們在禮堂聽課,那是一節(jié)數(shù)學課,雖然是外行,還是漸漸被老師設計的實驗所吸引,原來模糊的數(shù)學概念漸漸清晰起來,是一節(jié)開拓學生思維的好課。
接下來,我們又觀課兩節(jié),一節(jié)是四年級的《跳水》,另一節(jié)是六年級的《大自然的秘密》(北師大版本,實際就是人教版四年級的《自然之道》,但不少文句還是有所不同,北師大版的更接近原文,詞句理解的難度比較大)。兩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都可以看到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落實,對文本的把握也很到位。
兩節(jié)課中間的大課間活動更是讓我們打開眼界,這個大課間活動從9:30-10:20足足有50分鐘!孩子們先是自由地活動——打球、跳格、跳繩、散步……接著跟著“江南style”的音樂,孩子們陸續(xù)來到各班的集合地點準備進行課間操鍛煉,音樂聲中孩子們歡快地跳著騎馬舞,我們的情緒也跟著輕快起來。早操的動作,孩子們完成地認真到位,接下來的自由活動還是那么井然有序,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與鍛煉。我們也趁著這個時間參觀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
觀課兩節(jié)后,我們再會議室進行了評課交流,老師們樸實的設計,真實的課堂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就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了探討,交流和諧而引人思考。從談話中,我們也了解到,這所小學從XX年就開展了小班化教學實驗,每個班人數(shù)控制在30人以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我們再觀課中葉的確感受到小班教學的明顯優(yōu)勢,寬闊的課室,獨特的板報,作品的展示,門口便柜的使用,很有家的溫馨??!
感謝廣州第二師范學院,組織了這次北京考察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既有講座學習又有課堂觀摩,為我們建立了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對我們是一次新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教學理念碰撞、融合的機會。身為老師,我們理應把握新課改的動態(tài)、了解新理念的內涵、掌握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名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恒的,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